山东初级经济师啥时候缴费?(山东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
作者:西安公司注册 | 分类:初级会计 | 浏览:57 | 日期:2024年05月02日
全国方言分布图例。
上世纪初,大连已开始出现大量人口流动。图为当时的大连港码头。
沈阳是东北的中心城市,外地人口的大量涌入对沈阳地区的语言产生影响,进而推动了东北方言的演变。图为1909年,沈阳城内鼓楼西大街的热闹景象。
核心提示
辽宁日报6月24日12版刊发《把东北官话保存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沈阳征召纯正东北话发音人》一稿引起读者热议,同时有读者提出疑问,东北官话是啥话?跟东北方言有啥区别?
记者就读者提出的问题采访了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对东北方言进行解读。
官话是清代以前公众通用的共同语
是古代为了传达行政指令而强制实行的统一语言
于全有是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年。6月26日,于全有告诉记者,官话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官方使用的语言,二是公众通用的语言,二者密切相关。
于全有讲道,在古代,因方言不同,语言不通给不同地区的人造成很大的交流障碍,不利于统治者施政。为了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行政指令的上传下达,政府出台一些统一语言的措施,形成官话。那时,会不会说官话会直接影响到读书人的前程。
由于官方的使用和提倡,官话也就必然成为公众通用的共同语。
不过,史料中记载的最早的公众通用共同语并不称为“官话”,而被称为“雅言”。
据了解,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全国通用语,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语言不通而导致的交流困难。孔子就曾力推“雅言”,孔子在鲁国讲学时,有弟子三千,但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语言各不相同,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听懂他的课,他就使用“雅言”,解决了交流障碍。
明朝时期,官方使用的标准话开始被称为“官话”,清朝改称为“国语”。1956年后改称为普通话。但“官话”一词依然存在,只不过含义发生变化,演变为官话方言的意思。
官话和官话方言有着根本区别:前者是共同语的旧称,现在很少提及,后者则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是包括各地政府所在地在内的一种通用的区域方言。
东北官话是东北方言中的一个类型
可以细分为辽沈片、松辽片和松锦片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迟永长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用10年时间,对我国汉语方言展开第一次大普查。按照地域,此次普查将我国的方言大致划分为七大种类,即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官话方言主要分布在说汉语的北方地区,覆盖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北京、天津等26个省份,所以又称为北方方言。按内部差异,官话方言又分为东北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作为其中一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以及河北的东北部。
迟永长强调:“不同地区的东北官话也并非完全一样,就像哈尔滨人的语言和沈阳人的语言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东北官话还可以细分为以沈阳话为代表的辽沈片、以哈尔滨话和长春话为代表的松辽片及以锦州话为代表的松锦片。”
“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官话只是狭义的东北话,二者不能画等号。东北话指的是东北境内所有的汉语,除了东北官话,还包括分布于辽东半岛的胶辽官话次方言等语言。我们在平时的聊天中很容易区分出来。前一段,在微信上流传的大连女人骂丈夫录音不是很搞笑吗?”迟永长说。
辽宁方言特别复杂,大连话属胶辽方言
大连长海县几乎一个海岛就有一种方言
迟永长是土生土长的大连人,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几乎全部在辽宁省内。他研究发现,辽宁省内的方言有几十种。
以大连为例,不仅市区和农村的语言存在差别,而且旅顺沿黄海直至庄河一带居民的语言也各不相同,让人惊异的是,长海县几乎每一个海岛都有一种方言。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迟永长对全省的汉语语言的种类、区域分布以及特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以沈阳话为代表的方言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以锦州话为代表的方言则只有翘舌音,没有平舌音等。
迟永长对大连的语言研究得更为透彻,比如在数量上,普通话音系有21个声母,大连市区话也有21个声母,但庄河话却只有18个声母。
“事实上,方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语言系统,除了语音,还涉及词汇、语法等方面。”迟永长说,“方言词汇上的差别非常大且没有规律可循,给统计增添了难度。仅就大连方言词汇而言,我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搜集和整理,到现在已经找到了几万个,整个东北的方言词汇数量就更多了。”
因大量移民的涌入而形成辽宁语言的独特风格
随着社会发展,方言在不断变化中
辽宁地域的地方方言为啥这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人口流动造成的。
“人是语言的载体,人在迁移和流动过程中,会连带着语言的输出和接纳。”迟永长说,“中国各地的人口始终处于不断的流动变迁之中,因此而发生的语言融合从未停止过。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山东、直隶、热河为主的关内农民闯关东,对于东北各地方言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今,东北很多地方方言仍保留着山东、河北等迁移地的语言特点。”
据迟永长介绍,关内有些村庄在闯关东时,几乎是整村迁移。来到东北后,为了保持原有的熟人社会,他们仍会聚居在一起,这使得他们有条件在新的村落保留自己的文化和方言。
“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数大连。”迟永长告诉记者,清朝时期,一些山东人从水路闯关东,他们多从山东胶州湾出海,顺风的时候,一个晚上就能漂到大连。然后,他们再从现在的旅顺、金州海岸上岸,大连人口也因此多了起来。
大量的胶东移民把包括胶东方言在内的各种特色文化一并移植到大连,胶东方言逐渐在大连和东北许多地区扎下根来。今天,大连到丹东沿海边不少村落的方言都保留着胶东方言的特征。“除此之外,我省葫芦岛、朝阳、锦州、盘锦等很多地方方言都受到关内语言习惯的影响。”迟永长说。
另外,东北话中一些方言词汇的出现还与日本和俄国有关。在近代,俄国曾占领了东北部分地区,日本更是侵占了整个东三省,并将大量日本居民迁入东北。由此,俄语和日语中的一些词汇为东北人所用,成为东北话,有不少至今仍在沿用。比如,“沙个楞的”(麻溜、利索的意思)、“列巴”(面包的一种)、“布拉吉”(连衣裙)等都来自俄语,而“挽霞”则来自日语,意为衬衫。此外,一些满语、蒙语词汇也成为东北一些地方方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哪种方言,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迟永长强调说。
(本文图片来源于相关资料)
保护方言
就是保护地方文化
如今,一些方言词汇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逐渐被现代汉语吸收,成为普通话,比如忽悠、投衣服等。不过,随着普通话日益普及,更多的方言正在不断弱化,甚至消亡。
“尽管从发展的大方向而言,语言将来一定会统一,方言会逐渐消亡,但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社会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于全有说。
迟永长也认为,眼下对方言进行采集和保存是极其必要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代表,保护方言就是保护地方文化。
为了尽可能多地搜集大连地方方言,迟永长几十年如一日地将笔和纸揣在口袋内,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只要听到方言词汇,他都赶紧记下来,回去后再进行求证、查实。
如今,迟永长已经搜集到几万个大连方言词汇,但因为每个词汇都需要进行解释并根据适当的语境进行造句,所以整理工作推进得很慢。
迟永长告诉记者,方言词汇的整编过程十分艰辛,他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整理方言词汇,最多也只能整理出十几个。
“东北方言涉及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北部分地区,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仅凭一人之力难以完成,需要各地汉语研究专家共同参与。”迟永长说。